《全媒融合网》文/张一凡
11月25日,深圳市科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陆电子”)发布了关于收到中标通知书的公告。2022年11月19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在其电子商务平台公告了“国家电网有限公司2022年第六十一批采购推荐的中标候选人公示”,科陆电子为上述招标项目推荐的中标候选人,预计中标金额合计约为1.14亿元,并近日该公司收到了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及国网物资有限公司发来的《中标通知书》。
《全媒融合网》注意到,科陆电子跨界新能源经历转型带来的剧痛,业绩剧震,近5年,该公司扣非净利润亏损超40亿元;另外,该公司控股股东两次易手,储能业务快速扩张。
跨界新能源惨痛经历
公开资料显示,科陆电子是一家以能源的发、配、用、储产品业务为核心,集自主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为一体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是国内领先的能源领域的综合服务商,在报告期内主要从事智能电网、新能源及综合能源服务三大业务。
其中,2021年科陆电子智能电网业务实现营收24.51亿,占营业总收入比重为76.63%;储能业务业务实现营收2.33亿,占营业总收入比重为7.30%;综合能源管理及服务业务实现营收3.14亿,占营业总收入比重为9.82%。
《全媒融合网》注意到,科陆电子2018年归母净利润亏损12.2亿元,2019年归母净利润亏损23.76亿元,该公司被ST。
由于持续两年归母净利亏损的科陆电子即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该公司于2020年4月29日称,自2020年4月30日开市起,股票简称由“科陆电子”变更为“*ST科陆”。
2020年4月7日,科陆电子公告称,收到董事长饶陆华的《减持计划书》,饶陆华在山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办理的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发生违约,拟处置其持有的公司股份不超过5018万股,占目前总股本的3.56%。同年6月5日,该公司收到原控股股东饶陆华提交的《关于拟放弃控制权的告知函》,深圳市资本运营集团有限公司持有该公司3.4亿股股份,占该公司股份总数的24.26%,为该公司第一大股东。
不过,《全媒融合网》注意到,科陆电子2020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85亿元,转亏为盈。据悉,2020年该公司公允价值变动收益1246.32万元,投资收益8.11亿元,资产处置收益1.42亿元,计提信用减值损失4.94亿元,计提各项资产减值损失合计1.51亿元;在2021年没有大额投资收益情况下,该公司归母净利润再次亏损6.65亿元;其中,科陆电子转型以来扣非净利润自2018年至2022年前三季度近5年持续亏损,亏损综合达到41.27亿元。
最新财报显示,科陆电子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为20.95亿元,比上年同期下滑5.9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1.03亿元,较上年同期亏损减少。
美的将入主 储能业务快速扩张
《全媒融合网》注意到,2022年5月24日,科陆电子公告称,美的集团拟通过“委托表决权+定增”的方式,从原实控人深圳资本集团手中获取该公司的控股权,完成后何享健将成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公告显示,美的集团与深圳资本集团签署了《表决权委托协议》,与科陆电子签署了《股份认购协议》。深圳资本集团拟将其持有的该公司1.26亿股股份,占协议签署日公司总股本的8.95%,对应的表决权委托给美的集团;该公司拟通过非公开方式向美的集团发行A股股票,发行数量为募集资金总额除以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的发行价格,且不超过本次发行前公司总股本的30%,即不超过4.23亿股,美的集团将持有上市公司29.96%的股份及表决权,成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
除此之外,美的集团还与深圳资本集团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股份转让选择权协议》,深圳资本集团拟将其持有的公司1.26亿股股份,占协议签署日公司总股本的8.95%,拟以6.64元/股的价格协议转让给美的集团,过户前标的股份对应的表决权将按照《表决权委托协议》的约定委托给美的集团;自本次发行的公司股份登记至美的集团名下之日起的10个工作日内,深圳资本集团有权按照6.64元/股的价格向美的集团继续转让所持有的部分该公司股份,不超过协议签署日科陆电子总股本的6.05%且使得美的集团持股比例不超过转让完成当时科陆电子总股本的29.96%。
《全媒融合网》还注意到,科陆电子储能业务产能高速扩张,2022年7月宜春生产基地一期3GWh项目正式投产,同时二期项目签约,计划产能为5GWh。
7月20日,科陆电子发布了关于与宜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署合作框架协议的公告。
据了解,2017年,科陆电子在江西省宜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启动投建储能生产基地一期,现已正式投产。该公司宜春储能生产基地一期占地面积110亩,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年产 3GWh储能系统;该公司为了对现有储能生产基地进一步扩充,以满足该公司未来业务扩展和布局的扩张,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该公司与宜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在平等、共赢、互利的原则下,经双方友好协商,就投建“年产 5GWh 储能电池项目”事宜达成合作,并于 2022年7月19日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
上一篇:苏州天脉IPO:营收快速增长靠均温板带动 存在增利不匹配、行业天花板明显现象
下一篇:太龙药业实施三期员工持股计划 业绩不增反降并转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