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针对财通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提交的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以下简称“QDII”)资格申请文件,证监会提出了多条反馈意见,要求进一步补充与完善。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居民财富的不断积累,国内投资者进行海外资产配置的需求日益增长,QDII成为投资机构布局海外的重要工具之一。为响应市场需求,各类资管机构都在逐渐加大对QDII产品的布局力度,并积极进行海外市场资产配置。
从资管机构进行资格申请的情况来看,今年以来,证监会核准了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上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西部利得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QDII资格,并对睿远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财通证券的申请文件给出反馈意见。据证监会最新公示信息,目前,睿远基金、诺德基金、安信基金等公司仍在申请QDII资格中。
“今年以来各类资管机构不断加大QDII业务布局力度,体现出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步伐正在加快,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广阔的投资空间。通过QDII业务,资管机构可以为投资者提供更多元化的投资选择,降低投资组合的风险,提高收益的稳定性。”中国金融智库特邀研究员余丰慧对记者表示。
从业务规模来看,国家外汇管理局最新公示信息显示,截至2023年10月31日,QDII投资的累计批准额度合计为1655.19亿美元,其中按公司主体可分为证券类、银行类、信托类和保险类。
截至10月末,证券类公司进行QDII投资的累计批准额度达905.5亿美元,公司主体为75家。其中,证券公司有11家,既包括中信证券、中金公司等头部券商,也包括华鑫证券、东兴证券等中小券商;还有11家券商旗下的资管子公司获批进行QDII投资,例如广发证券资产管理(广东)有限公司、上海东方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其余主要为基金管理公司。
今年以来,QDII产品发展稳健,获得市场青睐,其中,QDII基金表现尤为明显。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市场上QDII基金数量为266只,比年初增加了41只,份额从3664.68亿份增长到了4683.54亿份,增长了27.8%。
中信证券组合配置首席分析师刘方表示,海外市场可投资资产种类丰富,配置价值较高。因而,境外资管业务有望成为各类资管机构发力的方向之一,例如,国联证券近期表示,拟通过下属企业国联证券国际有限公司和其他投资者共同设立规模为1亿美元的国联招证科创基金,扩大公司境外资产管理业务规模,增强公司境外证券业务实力。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证券公司也积极践行国际化战略。从券商年报及半年报来看,多家券商提到积极推进国际化布局。例如,中信证券提到“持续拓展境外投资,抓住境外区域的经济发展机会”以及“持续推进全球机构股票经纪业务一体化整合和拓展业务边界”,并于今年上半年新设新加坡财富管理平台。华泰证券也提出拓展境外业务以“匹配客户多层次的境内外投资和交易需求”。
对于参与跨境投资的普通投资者来说,机遇与风险并存。兴业证券基金投顾业务产品研究员张晓军认为,QDII产品投资品类和范围较广,同时很多境外市场与国内市场相关性较低,适合作为国内投资者投资组合的有益补充。但QDII投资的背后也隐含着各种各样的风险,例如信息不对称和汇率风险等,投资者还需仔细辨第六届进博会充分发挥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四大平台作用,集中展示了442项代表性首发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按一年计意向成交金额达784.1亿美元,比上届增长6.7%,让众多参展商收获颇丰。
参展商负责人普遍表示,进博会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经济的韧性与活力,让企业收获了更多商机。
毕马威中国及亚太区主席陶匡淳表示,第六届进博会向世界传递出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底气和实力。全球顶尖的技术、产品借助进博会,为中国经济和全球产业链增添了稳定性。毕马威中国深刻感受到进博会不断放大的溢出效应,使得国内外先进理念、规则和资源能够有机会与中国大市场有效对接,推动越来越多的优秀企业从展商变为投资商,深度嵌入中国产业链和创新链,共享中国高质量发展新机遇。
“参展进博会,我们主要有3个目标,一是扩大旭化成的品牌知名度,让大众了解旭化成业务内容的多样化;二是向各方展示旭化成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以及对解决社会课题作出的贡献;三是与客户建立更广泛的联系,推进共创。”旭化成株式会社执行官、中国总代表近藤修司说,“去年,旭化成首次参展进博会,参展目标基本达成。今年,旭化成参展的展品阵容更加广泛,工程塑料、汽车内饰材料和涂料方面的负责人都来参加了展会,并且跟企业高层以及各利益相关方有了更多面对面的交流,进而达成合作机会。”
资生堂中国总裁兼CEO梅津利信表示:“参加进博会让我充满了‘获得感’。资生堂的新产品与各项成果获得充分展示,进一步扩大了影响力,并加强了与各合作伙伴的业务关系。我亲身感受到中国的高水平对外开放正为中国和世界带来双赢效应。未来,我们将持续坚定投资中国,为更多消费者提供创新、优质的产品与服务。”
第六届进博会期间,阿斯利康达成签约交易额超过4亿美元,公司宣布进一步增资无锡、泰州和青岛生产供应基地,并不断拓宽合作边界。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国际业务及中国总裁王磊表示:“阿斯利康始终致力于通过不断深化与中国本土企业的合作,推动中国健康产业长期发展。我们希望在医疗健康领域构筑起中国与世界的桥梁,将中国本土创新药物带到全球市场,并助力国内创新企业建立更广泛的合作网络,帮助他们融入全球市场。”
“今年进博会,科思创在电动汽车、风能、光伏、消费电子和建筑等领域中寻获了更多与循环经济相关的新商机,携手近20家企业签署合作协议,促进可持续材料解决方案的多领域应用。连续三年参展让科思创受益匪浅。借助进博会,科思创进一步深化了在价值链关键领域的合作伙伴关系,巩固了倡导循环经济和气候中性的开拓者形象。”科思创全球高级副总裁、科思创中国区总裁雷焕丽说。
多位参展商负责人表示,参展进博会,让企业在华发展信心更加坚定,对于未来继续参展充满期待。
赛诺菲首席执行官韩保罗表示,进博会向世界交出亮眼的成绩单,赛诺菲对参与其中倍感自豪,也很荣幸能通过这一平台展现其在健康医药领域的创新成就,以及对于中国和中国患者的坚定承诺。赛诺菲坚信,中国市场将继续在全球医药创新中发挥重要作用,并释放巨大潜力。赛诺菲也将坚定不移持续深耕中国市场。
“本届进博会,美敦力签订了40多项意向采购协议,与行业协会及合作伙伴签署多项战略合作协议,并参与启动多项健康科普公益活动。我们已签约第七届进博会,期待未来能够与进博会携手并进,助力中国医疗产业高质量发展,共享中国大市场创造的无限机遇。”美敦力全球高级副总裁及大中华区总裁顾宇韶说。
“通过进博会平台,我们接洽到了中国各地代表团、酒店业主和投资人,就各类酒店开发或改造项目进行初步探讨,也收到很多合作意向。”洲际酒店集团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爱默尔说,“这让我们非常期待未来借助进博会和更多中国企业合作伙伴、投资者、消费者建立联系,并加强长期合作。中国市场是洲际酒店集团全球战略布局的重点,对我们的长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对中国市场前景充满信心。”
贺利氏大中华区总裁艾周平表示,中国是贺利氏最重要的市场之一。为此,贺利氏连续六届参加进博会,并已提前签约第七届进博会。未来,贺利氏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推进投资项目,培养优秀人才,加大本土创新力度,全力服务客户,与各界伙伴一同推进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别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做出选择。